首页成语词典咫尺威颜咫尺威颜的故事

咫尺威颜的成语故事


拼音zhǐ chǐ wēi yán

基本解释同“咫尺天颜”。

出处宋·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联翩人贺知君意,咫尺威颜不隔霄。”


暂未找到成语咫尺威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咫尺威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尺水十丈波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8回:“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七尺之躯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三尺童子《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下车作威《汉书·序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下马作威东汉·班固《汉书·叙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郡,畏其下马作威,吏民竦息。”
下马威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
不遗尺寸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但职司国课,其所以不遗尺寸者,亦将以尽瘁济其成法。”
五尺之僮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五尺之童《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五尺竖子战国·赵·荀况《荀子·仲尼》:“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
五尺童子《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五颜六色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作威作福《尚书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作福作威语出《书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假虎张威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忠孝记·欲进谏章>》:“费尽他机智,只是要贪名固位,假虎张威。”
先意承颜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克爱克威《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八面威风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六尺之孤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六尺之托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
六尺之讬
养威蓄锐唐·于公异《李晟收复西京露布》:“养威蓄锐,真殄元凶。”
养锐蓄威《清史稿·洪承畴传》:“我军亦得养锐蓄威,居中制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