掊斗折衡的成语故事
拼音póu dǒu zhé héng
基本解释剖开量物的斗,折断称物的衡。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
出处《庄子 胠箧》:“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暂未找到成语掊斗折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掊斗折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天星斗 | 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
一掊土 | 《史记 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
一波三折 | 《宣和书谱 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
七折八扣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这里的客店钱,就拿两块洋钱出来,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强用了。” |
三折之肱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今闻老爷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国之主,若主上病愈,老爷江山有分,我辈皆臣子也,礼当拜请。” |
三折其肱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三折股为良医 | 唐·欧阳詹《送洪孺卿赴举序》:“三折股为良医。予五升词扬,四遭渏摭,是以窃知乎之则。” |
三折肱为良医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三折肱,为良医 |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不折不扣 |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
不挠不折 | 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
丛轻折轴 | 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臣身远与寡,莫为之先,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 |
东量西折 | 元·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相公,小人招不得,自古道:‘东量西折’,难教小人赔偿。” |
两虎共斗 |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两虎相斗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
两鼠斗穴 |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
临潼斗宝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于是天天宰猪割羊,屠鹅戮鸭,好似临潼斗宝一般,都要卖弄自己家的好厨役好烹炮。” |
为五斗米折腰 |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九折臂 | 战国 楚 屈原 《九章 惜诵(惜诵以致愍兮)》:“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
争奇斗异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吟坛才子争奇斗异,各献所长。” |
争奇斗艳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 |
争妍斗奇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州人相与惊异,交口称说。” |
争妍斗艳 | 郭沫若《丁东草·石榴》:“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
争强斗狠 |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譬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爱争强斗狠,但是又爱贪懒好闲,在这儿便种下了堕落的种子。” |
争强斗胜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定要丧了那羞恶的良心,戴了鬼脸,千方百计,争强斗胜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