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刘克庄的诗 >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宋代]: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

陈敬叟: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霁(jì)华:月光皎洁。

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小雅·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鉴赏

鉴赏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繁灯”两句概说元夕灯光赛过明月,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三、四句写“物色”依旧,而人近中年,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全词层次分明,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有余味。

刘克庄简介

宋代·刘克庄的简介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刘克庄的诗(10篇)

猜你喜欢

京都元夕

金朝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清代纳兰性德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

清代厉鹗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误佳期·闺怨

清代汪懋麟

寒气暗侵帘幕,孤负芳春小约。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心情恶。

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待他重与画眉时,细数郎轻薄。


上元竹枝词

清代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

五代李邺

长听巴西事,看图胜所闻。

江楼明返照,雪岭乱晴云。

景象诗情在,幽奇笔迹分。

使君徒说好,不只怨离群。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清代纳兰性德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过吴江有感

清代吴伟业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宋代苏轼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五代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